有些家长喜欢议论孩子的缺点、弱点和错误。
比如,经常在孩子面前说,你不爱学习,你不听话,你不好好吃饭,你真笨......
甚至,在公众场合数落孩子,表现出无奈的样子。
表面上看,家长好像是在“教育”孩子。
实际上,是让孩子失去信心,让孩子的弱项不断放大,甚至导致孩子自暴自弃。
随着积极心理学、潜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,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同与倡导积极暗示家庭教育法。
什么是积极暗示家庭教育法?
就是家长通过积极正面的感情、语言、行动,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思想与行为。
父母永远要对孩子抱着坚定的信任,相信孩子必有其独特的天赋。
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。
每个孩子总会在某个方面有其优点与长处,我们要大力鼓励与表扬。
家长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让孩子的长板更长,而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补足短板上。
现代社会是分工合作的,个人的短板完全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解决。

当孩子受到积极暗示,就会产生勇气、智慧、自信。
当孩子受到消极暗示,就会失去勇气和自信。
孩子还没有很强的主见,很容易接受父母与老师的心理暗示。
但是,大部分父母都忽视了积极暗示,经常做消极暗示。
长此以往,消极暗示的信息就会输入到孩子的潜意识,变得根深蒂固。
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承认自己真的很差劲,陷入自卑与怯懦之中。
消极暗示就像慢性毒药一样,逐渐侵蚀孩子的心灵。
长大之后,孩子依然会活在童年的心理阴影中。
父母必须彻底抛弃对孩子的消极暗示,给孩子爱的鼓励。
对于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,家长应该给予批评。
但是,批评之后,马上要加以鼓励。比如:“我相信你会改正,你完全可以做到的。”
“如果你这样做了,会更好!你可以的!”
当孩子纠正错误后,要马上表扬:“你很棒,你真的进步了!”
这种肯定式的语言就是一种积极暗示,能够给孩子带来自信、快乐和勇气。